地球与环境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确定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可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土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和天体

宇是空间概念,宙是时间概念。从古到今,从巨大的天体到渺小的微生物,世界万物都包含在其中,这就是宇宙。宇宙间的各种物质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不同的天估在体积、质量、亮度、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天体包括恒星、星星、彗星、小行星等。

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行系和河外星系。

 

地球玙月球构成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慧星、小行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包括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尘埃。

 

银河系以外的庞大恒星系统。由大量恒星、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构成。由于距离遥远,从望远镜中看也与银河系内的星云相似,呈云雾状的斑点,因此也称为河外星云。

 

地球和太阳系

太阳虽然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最大,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68%。在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有八颗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体积约为地一示的1/49。由于月球表面的很小,保留不住大气,所以月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月球的运动有两种,首先是自转;此外,月球还是围绕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

 

月球本身并不发可见光,只能靠反射太阳光发亮。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月光,就是月球反向的太阳光。月球“圆缺”变化呈现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地区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并非一个正圆球。目前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所分割、包围,分为面积广大的大陆和面积较小的的岛屿。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乌黑的,称为半岛,如朝鲜半岛。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洲。全球共分为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地球的演化

地球自形成以来,大约经历了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在全球各地进行地层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地质历史分成宙、代、纪、世四级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变化、人类活动。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逐渐变成现在的样子。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脊的裂缝是地下岩浆上升喷发的出口,上涌的岩浆不断喷发并冷凝成新生的洋底地壳,同时把中脊两侧较老的洋底地壳向两边推移,从而使海底扩张。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帽和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质运动与地貌演化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常见的有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地貌。山地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丘陵指地球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的低矮山丘,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中国自北至南主要有辽东丘陵,江淮丘陵和江南丘陵等。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地区被称为高原。

 

盆地是世界五大基本陆地地形之一,四周高,中部代,因盆状得名。平原的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全部分布在中国东部。

 

地球表面的水

 

地球上的水的类型有海洋水、地下水、土壤水、冰川水与永久雪盖、永久冻土底冰、湖泊水、沼泽水、河床水、生物水、大气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和地下以及所有动植物有机体内,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水圈。

3、地球和人类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有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污染、臭氧破坏、固体废弃物等。